海外网评:特殊的春运,别样的温暖
共2个回答
汉口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在候车厅宣讲乘车防疫事项。(图源:新华网)
1月28日,春运大幕开启。与以往熙熙攘攘、摩肩接踵的景象不同,空旷的候车大厅里,返乡的旅客扫码、测温、保持间距。
喧嚣不再,但一切井然有序。
适逢全球疫情扩散蔓延,国内疫情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。为缓解春运期间疫情防控压力,千千万万异乡人响应国家号召“就地过节”,将紧张的运输资源留给更急需的人。“为大家,不回家”,看似清冷的春运蕴含了别样的温暖。
一张车票,一端连着前路,一端连着归途。发轫于农耕文明的中华文化,其主脉就是以家为核心衍生出的亲情。无论是千里求学的学子、朝九晚五的白领,还是商海浮沉的创业者、栉风沐雨的农民工,阖家团圆、围炉夜话总是中国人心中最美好的祈盼。
正因如此,“就地过节”才更显难能可贵。从“有钱没钱回家过年”到“坚守也是一种奉献”,理念转变既有赖于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呼吁宣传,也离不开广大群众对疫情防控规律的自觉认识。春节期间人员大范围流动聚集,势必给疫情防控带来更大压力。一旦失守,追溯传染源、追踪密接者、切断传播链,每个环节都会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。这不仅对应着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投入,甚至会威胁人们生命健康。只有风险前置、关口前移,“宁可十防九空,不可失防万一”才能用最小的代价保全最广泛的利益。
865